第(3/3)页 朱棡比较理智一点,他决定投身医学之后,就自动站对了正确的阶级:“父皇,我们现在医疗已经落后了,想要发展,就得提高待遇才行,千金买马骨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 老朱:“回头议一议,看要不要提一品。” 朱棣的关注点在于:“为何后辈说我们户部和工部财政上的混乱?她透露了后朝的,有国税,财政,发改,审计。” 发改,完全听不懂,大家直接略过了。 “至于国税、财政、审计什么的,听上去……” “他们弄得好复杂啊,听起来不都是户部的事情吗?” “怎么收钱的,怎么管钱的,钱要用去哪里,核算怎么用钱的。”夏原吉忽然出声,又一次的,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,但他正低头琢磨: “臣认为,这所谓发改委,应该在管钱要用到哪里去的……对了,这样就能形成一套有目的的清晰流程……清晰,陛下,这个发改委很重要,臣觉得,它不仅是财政预算,然而臣暂时还想不明白。” 这已经够了! 一口能吃成一个胖子吗? 本来叫夏原吉进来,只是为了数学,谁想到,倒还有惊喜在? 朱元璋现在越看夏原吉越顺眼,和颜悦色说:“维喆不急,此事你放在心上,回头慢慢琢磨就好。” 【一,工资低。 明朝工资不高是共识,明初实发粮食没有折奉还行,后期基础工资真的很寒碜。 皇帝们对太医头头们比较荣宠,想了个办法,帮他们在文官系统内挂了虚职,领正四品的俸禄。 那个著名医死两个皇帝却没事的刘文泰就是这种情况,兼了正四品的右通政,实际干的还是太医院的活。 但关键是,底层的医士没有工资。 我们现在读研都有小笔钱,规培医工资看情况,有多有少。 朱棣考虑到了这一层,永乐时始比照天文生例给月粮,有家的月支米五斗(260rb),无家的三斗(156rb)。 就……聊胜于无吧。 这些人背井离乡来到首都,还得自己租房,活得很苦,正统六年,太医院缺员160多,要求补员,来的人也十无一一。】 这一段内容…… 大家觉得开始劲爆了。 “这个刘文泰,医死了两个皇帝……还没有被处罚,难道是……” 皇子们对视一眼,各种阴森诡谲的宫廷之变,已经尽在他们脑中了。 朱棡无语道:“也许一切没有这么复杂。也许这个太医,已经是当时最好的太医了。” 皇子们:“……” 一时之间门,倒不知道后代是死于宫廷谋杀更可怜,还是死于太/祖成祖工资太少太医很菜更可怜了。 【三、治疗方案保守。 这件事,基本上每个朝代都差不多,不管有没有规定医死了要处罚要追责要偿命,这帮皇帝们都喜欢医闹。 所以,御医治病都偏向保守,不敢乱来。 四、捐纳制度 由于国家财政紧张,成化年间门开启了不正当的捐纳制度,花点钱就能当太医。 不正之风盛行,太医们不想着钻研,就想着钻营。刘文泰被史书明文记载行贿,其他没被记载的谁又知道呢? 到了嘉靖年间门,再多花点钱,还能升职。 这就要命了,本来就可怜的底层医士幸幸苦苦考试考上来,辛辛苦苦九年学医熬资历,却被你花点钱就爬到头顶上。 他们不跑路,谁跑路?】 朱元璋一听,暴怒了。 “什么捐纳,不就是买官卖官吗?这成化,听着在正德之前吧,那时候的明朝,不只是明朝中期吗,怎么就到了这地步了?!你就是多抄几个贪官的家,这不也就补贴回来了吗?卖那医士的官,能得几个文?!” 【讲完了明庭内部的问题,就得讲讲外部了。 我们找工作时,会觉得大厂名声大,就算苦点累点007点,当牛做马也想去,大不了就当新手培训营,练一段时间门,出来我还是好汉。 要么觉得,虽然某大学不是211,985,但位于北京上海,地段好,出来找工作就业方便,哪怕生活成本高,学校招牌有点弱,还是想去。 总之,我们必须承认,御医这块招牌,还有官方体制内人脉这件事,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,为什么这些名医毅然决然的舍弃了明朝政府呢?】 听到了这里。 老朱心底,咯噔了一下。 没想到,竟被朱橚那龟儿给说中了,所谓北京大学,竟真的只是北京的一所国子监,他们在每个城市,都设置了国子监? 那这211,985,听上去,竟有些令人害怕。 仿佛这些国子监,竟分了三六九等。 那这样想来,一个城市里,恐怕还不止一所国子监吧? 老朱:“……” 他回想自己刚才说的,未来文风不兴,蓦然尴尬了起来。 这时候,还有朱橚的声音:“爹,果然——” 老朱立刻喝了口茶,果断咳嗽了起来。 “咳咳咳,咳咳咳,咳咳咳咳——” 他机智地咳过了这尴尬的时候,光幕开始继续了: 【up在这里郑重和大家科普一个概念——儒医。 中医很特殊,它很难学,需要博览群书,了解各类草药和古方的性质,互相辩证,再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,对医生的知识素养有很高的要求。 儒所宣扬的仁的理念与医者提倡的济世救人、医者仁心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。 医者需要阅读很多书,又想要为医德找理论依据,自然会接触到儒。 反过来,儒者若是想要在当官以外找个新赛道,常见的着眼点总是医。 宋时,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最高阶层,不断的提倡“不为良相,则为良医”。 吸引了更多的儒生投入医疗事业,从此,儒医的概念就在我国中医发展的篇章下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。 最为关键的,还是宋元之际,由于科举的停置,弃儒从医,或医儒兼习成为不少世人应对时势的不得已之法。 特别是江浙地区,家族为了应对朝代的更替,选择把自己的其中一房分出去学医,这是一种家族内部分工,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脱离整个氏族。 我们讨论时,不能剥离掉这些医生身上的儒属性。】 .w. 请牢记:,.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