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八七章 调整设想-《大明1805》
第(2/3)页
到了世祖皇帝之后,正式将乡变成了官方的行政级别。
现在的大明实际上已经是省府县乡四级了。
所以现在似乎又多了一条路。
撤销直辖乡,退回到皇权不下乡状态。
朱靖垣稍微动了这个念头之后,就迅速的把它打消了。.??m
皇权不下乡,本质上是统治能力低下,不是不下而是下不去而已。
现在已经能够下乡了,没有自己放弃的道理。
只有皇权下乡,皇帝与底层百姓之间,才能勉强建立起最基本的联络。
才能让官僚体系和民众互相制衡,减缓官僚体系腐化的速度。
所以最终还是要增加行政区划级别。
只不过具体要怎么加,仍然是一个大问题。
朱靖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,没事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。
考虑了半个月之后,朱靖垣最终觉得,这件事情还是得折中处理。
虽然中央或者上级派出机构,很有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,逐步变成事实上的地方机构。
但早期确实能够以派出机构的形式运转很长时间。
理论上大明是没有“省级”行政区划的。
例如山东的正式官方称呼,是“山东等处地方”,没有这一级机构。
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、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是并立的,而不是名义上不存在的省级衙门的下属机构。
所以在仁武朝之前,大明事实上的三级区划,但名义上是两级行政区划。
现在要做行政区划调整,可以把“省”落实下来,然后在省上面再加“半级”。
虽然原有历史上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对象,但是自己可以把出现过类似问题的国家和王朝的解决方案放在一起,整合出针对当前局势的建议。
又仔细考虑了小半个月之后,朱靖垣终于开始正式写给父亲的回复。
首先,建议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,将“等处地方”的官方称呼正式定为省。
民间和官方乃至御前会议上,皇帝和绝大部分官员,日常都是以省称呼“等处地方”。
只是在正式文件中仍然用三司和等处地方之名而已。
与其继续实际和公文系统分离,不如将公文系统顺应现实情况,方便百官和百姓。
如今的大明已经不需要忌讳曾经的大元朝了。
不需要使用“行省”的称呼,大明可以直接用一个“省”字即可。
同时,为了减少名称改变带来的影响,省级机构可以继续使用三司和巡按御史等称呼。
其次,我个人支持在南北直隶正式建省,支持合并部分规模过小的本土省份。
海东省可以并入福建,交趾省可以并入广西,朝鲜两省可以合并,日本四省可以合为两个。
但不宜将合并省份作为减少直接管理的省份的主要手段。
广东、广西、交趾三省合并规模就太大,久而久之必然要在省下设次级机构,那才是重复前元旧事呢。
然后,本人的建议,可以考虑将所有省份划分成十个左右的大区域,安排对应的十足左右的中央派出机构,分别负责各大区域的主要事务。
这个大区域的称呼,可以参考唐代都护府,或者直接用汉代“西域”的“域”。
例如鲜卑都护府、南洋都护府、天南都护府、天竺都护府、大食都护府、墨洲东域、墨洲南域、墨洲西域、殷洲南域、殷洲中域、殷洲东北域、殷洲西北域。
以后中央衙署直接与各大域派出机构对接,降低中央衙署需要直接处理的事务数量。
派出机构的组织方式,可以参考原有的布政使司的官僚体系,或者是唐、宋两代的道、路两级机构的官僚体系。
军务、政务、刑狱、御史四个系统分开,各自独立且都直接向中央衙署负责。
最后,大明本土可不设都护府或者大域,本土省份由中央衙署直辖。
本土省份的身份类似以前的直隶府。
整个区划调整之后,相当于将仁武朝之前的大明的行政区划整体扩充一个数量级。
第(2/3)页